今天是正清日,陰沉的天色彌漫著淡淡的憂傷,中山市福蔭園公墓、中山市殯儀館等迎來了清明祭掃高峰。記者在現(xiàn)場看到,大部分中山市民按照今年殯葬服務機構推出預約祭掃管理規(guī)定前往掃墓,現(xiàn)場秩序井然。綠色出行、鮮花祭掃、無煙拜祭被越來越多市民所接受,文明祭掃讓清明更“清明”。

在中山市福蔭園公墓,天還沒亮已迎來祭掃市民,早上7時祭掃客流逐漸增加,高峰時段集中在9點至下午1時。作為中山市福蔭園公墓的管理方,中山城建集團嚴格落實市工作要求,在市民政局指導下,推出許多的人性化舉措:包括增設臨時停車場、新增552個免費車位;增設清明公交專線,鼓勵市民拼車出行;加大志愿服務力度,投放200輛便民手推車供市民免費借用,減輕祭品搬運負擔,提升群眾祭掃體驗。增建聚寶爐,方便群眾有序使用,合理縮短祭掃時間等。
在祭掃方式上,記者現(xiàn)場看到,越來越多的市民選擇帶著鮮花一束、若干糕點前往祭掃,文明低碳祭拜成為新風尚。

在中山市殯儀館思親樓,市民按照預約碼前往現(xiàn)場祭掃,由于清明前館內(nèi)寄存的骨灰已有1/3遷往市福蔭園的新骨灰樓安放,所以今年到殯儀館祭掃的群眾明顯減少。
園區(qū)內(nèi),標有“倡導移風易俗共建美麗中山”的展板十分顯眼,鮮花的芬芳,代替紙錢灰燼。
“鮮花寄哀思,比過去的燒紙更低碳環(huán)保。我們一家人齊齊過來拜祭先人,心意才是最重要的。”石岐的黎先生如是說。
?
編輯 方嘉雯? 二審 朱暉? 三審 查九星
記者 徐鈞鉆 余曉霖